数智引领教学,创新赋能成长——苏州市职业学校装备制造大类(机类)专业教研活动

数智引领教学,创新赋能成长——苏州市职业学校装备制造大类(机类)专业教研活动

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装备制造大类(机类)专业高质量发展,4月28日,苏州市职业学校装备制造大类(机类)专业教研活动在我校顺利举行。苏州市职业教育加工制造类专业教科研中心组成员、苏州市加工制造类专业名师共同体成员,以及来自全市各职业学校的装备制造(机类)专业骨干教师等4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课程建设与创新教学展开深入研讨与实践交流,共同探索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新路径。

IMG_259

《智绘齿轮--参数化建模及数智成图》王猛

在齿轮绘制教学中,王老师依托校企联合项目创设真实任务场景,以参数化建模为切入点,进行标准化示范教学。他遵循学生认知发展与职业成长双规律,将能力本位理念贯穿始终,通过项目驱动、实操演练,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热情,大幅提升课堂参与度与学习实效。

IMG_260

《绘制矩形齿花键套》周健

周老师让CAD测评软件成为智慧教学的“利器”。它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量批改,大幅提升教学反馈效率。同时,周老师巧妙融合慕课资源,构建起“课前自主预习—课中互动探究—课后巩固拓展”的三段式学习闭环,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知识的汲取与能力的培养相得益彰。

IMG_261

《指南车齿轮革新:古今传动对话》时胤皓

时老师以智能物流转运车的设计为切入点,将课程核心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完成差动轮系传动比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定轴轮系的计算展开详细讲解,形成独特的教学逻辑链条。课程首尾贯穿思政教育,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和思维引导起到重要作用。

IMG_262

《熟悉工件定位基础》潘永刚

潘老师巧妙地将经典神话形象“哪吒”与前沿AI技术相结合,以极具创意的跨界融合方式,成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强烈好奇与探索热情,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颖活力。

IMG_263

《蜗杆传动》王久贵

王老师以“五一出行”这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话题作为课堂导入,巧妙地引发学生共鸣。教学过程中,他以古代科技瑰宝“记里鼓车”为案例载体,创新性地融入张衡数字人元素,通过生动形象的交互展示,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机械原理。同时,借由古代科技成就与现代数字技术的交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IMG_264

《数控铣削加工分中法对刀操作》李大龙

李老师精心打造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采用分层递进与情景驱动的创新教学模式。课程伊始,通过布置课前任务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课中先开展知识回顾唤醒旧知,紧接着进行系统理论学习夯实基础,随后以真实场景为依托,引导学生投入任务实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课程尾声,通过总结拓展环节,深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评课研讨环节,全市各校教师代表踊跃发言,结合教学实践分享听课收获,从教学设计、资源运用、学生评价及AI技术应用等维度剖析课堂,既肯定亮点,也提出优化建议。

IMG_266

IMG_267

活动总结时,夏平老师指出,数字技术已成为职业教育创新核心驱动力,强调教师主导地位不变,未来需提升AI协同能力与数字素养。教学中既要夯实学生专业技能,也要培育其人工智能素养;同时倡导构建人机协同“双师”模式,利用AI实现精准学情诊断与个性化教学,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午,我校教师发展处主任金韬做了以《AI与机械加工教学--结合与应用》为题的讲座。本次分享聚焦AI在机械加工教学的应用与实践,涵盖AI发展、学校应用模式、教学痛点及解决路径、实际应用案例等内容。本次讲座为教师们打开了AI教学新视野,帮助教师们精准把握AI与机械加工教学的融合路径,推动教学模式迭代升级,同时提升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素养。

IMG_269IMG_270

此次教研活动中,思想与智慧激烈碰撞,数智技术应用与创新模式探索,展现出机械教学的无限潜力,激发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助力培育契合社会需求的机械人才。本次活动为师生搭建成长平台,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点燃学生学习热情,为职业教育注入新活力。期待后续各类教研活动带来更多突破,持续赋能职业教育发展。

 

创建时间:2025-05-13
首页标题    行政机构    教务处    专业建设    数智引领教学,创新赋能成长——苏州市职业学校装备制造大类(机类)专业教研活动
浏览量:0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