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第一中专办学点“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昆山办学点

十四专业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根据学十四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与基础

昆山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出台了昆山关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实施意见2015­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财政扶持若干政策》、《昆山市深互联+先进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意见》等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昆山已把机器人产业及智能制造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其配套零部件,提高系统集成能力,鼓励智能车间建设及首台套重大装备推广应用,建设全国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城市。昆山市充分利用花桥会展资源,筹划建设国际智能装备展示展销中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工程及养路机械装备产业。 十三期末,形成了集制造商、服务商、运营商等较为完善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体系,主营业务收入1000 亿元;工程机械、基础设备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1000亿元。

学校长期扎根装备制造行业,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智能制造类专业水平全国前列,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牵头组建昆山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十三五期间学校先后获评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校、两个现代化实训基地3个现代化专业群、智慧校园及省职教学生管30强单位,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居同类院校前列。建有世行支持实训基1个、省紧缺型人才培训基1个,生产性实训基1个,跨企业培训中1个,年均社会培3907人次。此外,学校标志性成果较多:作为主要参与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1项;主持国家级子课2个,省级课131个企业列入昆山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近五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一等2项、二等2项,省技能大赛一等28项。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坚持立德树人,构政行企命运共同体,完双主"多元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新人,服务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以社会需求和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要求为出发点,立足区域产业发展,构建专业教学发展平台;以专业整合和规模调控为手段,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改革活力,引导专业集聚;以资源配置为杠杆,鼓励与促进重点项目建设,构筑专业高地,带动整体提升;以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为导向,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改革,大力加强教学设备场所等基本环境建设;以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为重点,强化多元化、全方位评价机制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对标同步:对标国际行业标准,以智能制造跨企业培训中心为平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共同组织教学。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专双元人才培养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现代学徒培养为抓手,尝试精密机械技术专业化方向,着力培养昆山地方经济紧缺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2.项目引领:ISO29990国际化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政行企协同育人、国际标准本土化实践等项目引领,提升学校办学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完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大数据平台,奠定智慧校园基础,推进云管理、云课堂、云学习的互联+教育进程。

(二)总体目标

主动策应昆山产业升级转型,瞄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凝聚合力,创新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2025年,学校建成全省智能制造特色校。

经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使我校的专业布局与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对接,专业集聚度逐步提高,办学规模稳步增长,教学改革快速推进,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学运行高效有序,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品牌特色彰显优势,对区域职业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

1.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群体对接产学融合。

3个左右与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相对接的高职专业群,其中:现代制造类专业2个,现代财经商贸类专业1个;建成一批与产业发展整合度高、专业特色鲜明、省内外知名的专业。对标国际行业标准,以智能制造跨企业培训中心为平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共同组织教学。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专双元人才培养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现代学徒培养为抓手,着力培养昆山地方经济紧缺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要求相适应,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以智能制造跨企业培训中心为载体,创新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根据企业个性化需求,针对岗位实际能力要求,拓展技术技能培训渠道,定向为企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订单培人才合作培联合办等,实现专业群合作教学全覆,使毕业生本地就业比例逐年提高,专业对口率、专业稳定率普通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行业企业与学生满意度分别达85%以上 

3.课程资源与行动导向教学相适应,优质资源日益丰富。

以全校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为重点,累计遴选建设校级重点课程,加大校本教材和课程网络化资源建设力度,加快营造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建设。十四末,立项建20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13门左右课程成为校企共建的精品课程 

三、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加大专业整合力度,重点建设现代化专业群

1.加强专业规划,统筹发展重点。

以现有专业集聚形态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与区域产业对接,规划建3个与区域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接的专业群,基本形成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群类之间相互支撑的专业群体布局结构;加强整体发展与重点建设的统筹,科学划分群核心专优势专培育专和其它专业,重点保核心专的基础建设,培育相关专业群。大力加优势专品牌建设,积极支培育专特色建设;出台相关鼓励政策与制度,引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围绕专业建设带动团队建设和自身专业发展。

2.加快机制建设,加大集聚力度。

坚持以专业群布局专业的发展思路,以岗位群的职业联系和资源共享为纽带,加强群内专业整合。优先将各级精品课程、规划(重点)教材和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在核心专业、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培育,集聚打造专业品牌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核心素养与能力培养

依据昆山产业规划,定期进行产业企业调研,每年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所有高职专业落1+X证书制度,培养紧缺复合型人才。

(三)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跟踪产业动态,更8个课程标准,编6本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开发配套教学资源库,推行行动导向六步教学法。精准对4所高职院,3+3项目扩展8个。全面建设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指导,与区域性特点相结合的专业标准;以强化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为切入点,深入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全校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为重点,积极开展以项目课程、学习情境课程为重点的课程建设项目,鼓励教师以课程(组)建设为纽带组建多元合作的课程团队,逐步形成教学创新团队,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打造精品课程 

(四)云化数字资源,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通过引进、开发、租借、交换,建立和扩大学校优质数字资源库,云化数字资源,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加强校本活页式教材建设,创建优质特色资源。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为基础,开展由行业、企业参与的校本教材建设;工作项开发为重点,更新教材结构和内容,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完善教材建设管理办法,评选优秀校本教材等指导用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材建设,提高教材建设水平和质量 

(五)打云校园,推进智慧化转型

主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加快网络平台与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全面推进重点课程网络化;加强课程虚拟教学项目的开发,鼓励专兼职教学团队联合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等专业教学产品,促进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以立项建设专业为重点,围绕专业开展资源库建设,集成系统化的专业、行业教学资源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狠抓落实

专业建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专业建设工程及加强专业建设管理力度,学校要加强对专业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工作,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务、系部、人事实训、财务及各专业负责人,负责制定学校专业建设的规划并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具体负责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和日常管理。同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校内外资深专家、教授和有关政府部门领导组成,负责咨询指导。各专业成立以专业负责人为首的专业建设规划论证小组,论证小组由学校分管主要领导、专家、教研组组长组成,负责本专业的专业建设规划、梯队建设、项目申报的有关工作,做到组织、任务、职责、措四落

(二)严格规划思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配备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当务之急是选拔和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切实落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确保2025年专任教师达280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不能低30%。对于老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师资梯队的完备、师资学历层次的提高和职称结构以及年龄结构的合理,每个专业都要有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对于新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引进、培养的力度,尽快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根据学校专业建设分年度规划,确保提前一年引进或完成培养必需的专业教师。学校对重点专业的人员编制、职称评聘指标、国内外进修、学术交流以及资料设备等方面给予倾斜,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使每个重点专业点至少46名高级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

(三)加大经费投入,保证专业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对新办专业,侧重在实训基地、师资培养、图书资料、校企合作这四方面加大投入。对待建专业,按规划的时间表,预留专项经费,保证新专业建设顺利进行。对校级重点专业,3年为一周期,学校每年给5万元的经费资助,用于改善该专业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学术队伍建设。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重点专业的,适当增加资助。对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每年给2351万元的课程补助经费,保证精品课程的维护与共享。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昆山办学点

                               二〇二一年二月

创建时间:2021-02-13
首页标题    行政机构    教务处    制度管理    昆山第一中专办学点“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
浏览量:0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