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中职学生学习数学证明的必要性

中职学生学习数学证明的必要性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数学证明在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教学, 演绎推理是数学证明最重要的方式,  给出了两种推构造, 从理论上分析证明应该怎么做。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 给出了 他们有必要学习演绎推理的根本原因

关键: 数学证明;认知发展水平;演绎推理

1   引言

Bell  (1978) [1]对证明有了明确的分类。一般来说, 个人的经验和权威的认可这两种方 法在社会生活、工中常用;观察到的实例和举不出反例这两种方法则用于物理科学中也是 行得通的;这里的类就跟我们平时所感受到的证明不一样了,我们经常把数学证明看成是 一正确有效的证明,其它的都算不上是证明。可以看出,数学证明只是证明中的一种。

演绎推理方法是数学证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关于证明的广义 观点,恰如其分地说明数学证明本身的特征,这样既有利于建立全面的认识, 又能分清数 学证明与一般性证明的本质差异,更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证明的方法。

职生学习数学证明的角度来看, 由于学习难度大,从初中生以至研究生都感觉十分 困难。但中职学校学课程标准要求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掌握演绎推理。如,函 数的奇偶性和奇偶性的相关命题的证明,利用定义上的关系来得到某个结论。[2]于数学命 题上的逻辑关系,需要理解的基本概念的逻辑成分,哪些是充分条件, 哪些是必要条件, 理解数学的结论的最基本要求。学生要理解数学,理所当然要理解公式的推导, 如任意角 三角函数, 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诱导公式等。学生需要掌握数学证明,应掌握数学证明 方法, 如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

2 数学教学中的证明

Balacheff 将证明明确分类了,其中证明是在一定时间内向他人解释。而数学证明则是必 须为数学家所能接受的证明。于是,如果认为教学的目标是理解的话, 那么课堂上应重视 用和发展解释性的证明,因为它有助于理解而不只是让学生模仿。Lakatos[3]认为,数学在本 质上讲是难免有错的。往往需要学生利用已知定义, 动手寻求他的答案, 这样才能有助于

他们的理解。例如, 要证明函数f(x) = img1(0, ∞)上的单调性。可以作以下推导:

设任意的x1, x2 ∈ (0, ∞)且有x1 < x2 ,


那么f(X1) > f(X2),故函数f(X) = img6(0, ∞)上的单调递减。

在这类问题中,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确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利用定义去解决问 学生在理解这些概念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定义, 这样会影响深刻。 对于这个实 际问题,往往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推导能力,还有数学方法,如作差法。

, 在诱导公式在学习中,利用前面已知的诱导公式,

Sin(几 + img7) = −Sinimg8Sin(−img9) = −Sinimg10

COS(几 + img11) =  COSimg12COS(−img13) = COSimg14

tan(几 + img15) = tanimg16tan(−img17) = −tanimg18.

学习新知识的知识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推导了角img19 − a与角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img20 − a) = Sin[几 + (−a)] = −Sin(−a) = −(−Sina) = Sina

COS(img21  a) = COS [几 + (−a)] = − COS(−a) = − COSa

tan(img22 − a) = tan[几 + (−a)] = tan + (−a) = −tana

一般地讲,数学证明就是将问题一个一个的叠加在一起, 推导他们则需要我们利用已知 的命题将其解释地有意义,然后再解决下面的问题,最终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个新命题,通常 这就是新命题产生的思路,我们通过合理解释,使它们有意义。如三角形全等的证明, 要 全等的判定定理与题设联系起来,根据已知条件去选择相应的定理,而这个条件与定理的选 择与组合的过程即是一种推理形式。

我国中学生学习平面几何时的两方面困难。一方面是新的内容、理论。另一方面是证明 思维中的新形式照对数学证明的认识论分析和学习心理分析,数学证明除了涉及到特定的 情境、数学的有知识外,还要理解并会运用逻辑推理法则。其中的基本形式就是思考推理 结构。对此类结构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素、推理过程的联系和关键, 而且能使他们了解深层次的意义及各个步骤的目的、意图, 而这才是学生真正学会证明的所在。因此, 下文所讲的两个结构分析的实例, 也主要是着眼于思考推理结构。

Leron 指出, 数学证明的构造思考,实际上并不像它的书面陈述那样将论据一步步线性 排列, 而是根据一定的问题情境呈现出层次结构特点

2.1  证明的层次结构分析



结论



n ≥ 2 时,an  = Sn  Sn−1 = (n2 + n) − [(n − 1)2 + n − 1] = 2n ;

n = 1,此时也成立, 故

an  = 2n, n ∈ N 

3 认知发展水平对数学证明学习的影响

对数学证明的理解和学习做数学证明,作为一种特定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对较高水平的 数学内容和内在蕴含的逻辑法则的领会和应用,是一项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因此在诊断学生 学习数学证明的困难,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时,要充分考虑到心理学上关于认知水平发展的 , 注意到学生智力的发展程度。例如,学生对有些问题的不理解, 方法学不会,可能不 仅是他们缺乏具体知识和方法,其症结可能是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没有达到必要的水平。

根据 Piaget[5][6]Clements[7]等人的认知理论,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中职学生的年普遍在 14-19 周岁,他们可以以假设为基础进行形式化的演绎推理了,他们 还能领会到假设合理性并不影响推理的有效性,所使用的方法可以建立逻辑的必要性。他 们能够通过各种动综合信息,并能决定要进一步得到什么信息。但是,学生的这类逻辑推 理能力并不是建立在形式化的数学上的。他们可以这样思考,但不一定能做出一步步的形式 化的推理。

在证明学习的研究中,对于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思维难点。这表明了 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影响学习这类演绎推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对公式、命 题的不理解,不愿意再进行下一步,例如,他们遇到判断正弦函数的奇偶性的时候,从定义 出发, sin − x不能很快的用诱导公式得出sinx .在一个难点卡住了,后面的步骤也进行不了 了。于新课知识的讲授很快, 加上内容多, 公式多, 学生回家没有复习的习惯, 造成的影 响有很多。学完导公式之后就是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本来可以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习的 知识来推导这些性质,实际的上课情况是变成老师为主导,向学生解释这些知识。这种情况 造成不良后果有:有的学生依赖老师,不主动思考;有的学生认为知识过于复杂且多, 不意主动学习。我经常说,让数学简单化,简单化的基础就是理解,也就是学会推导。但实 况,中职学生由于数学要求太低,往往以背诵为主, 这样学习数学就太难了, 也失去了 趣。

考文献:

[1] Bell, F. L.,1978,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in Secondary School, Wm C, Brown Company Publishers. [2] 赵思,2006, 论数学证明的教育价值[J],中学数学杂志, 10:5-8.


首页标题    行政机构    教师发展处    教科研    27中职学生学习数学证明的必要性
浏览量:0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