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学生正确国家观的消解及纠治方法


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学生正确国家观的消解及纠治方法

 花展鹏


内容摘要 国家观教育是国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正确的国家观事关青年学生能否正确认识国家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能否对国家能否拥有正确的爱国情感和为国奉献的决心和信心。历史虚无主义企图通过歪曲历史来误导青年学生,从而影响中国共产党合法的执政地位、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模糊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对此,要教育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大历史思维,警惕网络历史虚无主义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 青年学生 正确国家观

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学生国家观的树立越来越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 指出:两个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这“两个结合”很大地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可见正确的国家观教育已经被摆上了国家议程。国家观的树立要求青年学生必须正确本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前景,然而历史虚无主义却旨在破坏国人对本国历史的正确认识,否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而也否定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最终影响青年学生正确国家观的养成。在当下,必须坚持批判的观点去引导青年学生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学生思想的入侵。

1.        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学生正确国家观养成的意义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场所,青年学生的正确国家观教育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能否成功实现。然而当前青年学生的国家观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乘虚而入,影响人们的价值认知与价值判断、影响人们正确国家观的树立。因此让青年学生明白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区别,对正确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作用。

1.       理论价值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打着还原历史的旗号,肆意歪曲历史真相,企图全盘否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然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原理是青年学生正确国家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旦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指导性,我国青年学生的正确国家观教育就失去了本源。因此,必须教导青年学生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如今的地球仿似一个村落,中国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自身也在努力转型,因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也需焕发新的更有活力的生命力。在当今时代,教育青年学生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在新时代焕发出理论生命力,可以应对国际上复杂多变的修正思潮,更有利于当今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2.       实践价值: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

历史虚无主义通过重新评说中国历史,企图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借此弱化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开展青年学生的正确国家观教育,不仅能够引导青年学生抵御世界上各种消极的社会思潮和多元国家观的影响,抵御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还可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利于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青年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正确国家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能够坚定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念,还能够增强其为国奉献力量的决心与信心,助力青年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四有”公民。正确的国家观教育对于青年学生理解与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民族振兴与国家繁荣发展、早日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学生正确国家观的消解

正确国家观应该要求青年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坚定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国家制度和传承国家文化等。而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企图瓦解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肆意篡改中国共产党历史、避重就轻和恶意诋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来彻底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最终达到打击和磨灭我国青年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自信心的资产阶级阴谋。

1.       否定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削弱青年学生对国家的正确认识

李洁指出“新时代正确国家观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审视新时代中国自身发展及处理国际关系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3。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青年学生正确国家观养成的基本前提。而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然也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历史虚无主义首先从阶级性上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持根本的批判和反对态度。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于阶级就产生了严重对立,马克思主义者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意志,而历史虚无主义则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其次在关于哲学基本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者始终秉持着唯物史观,认为国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是由社会基本经济条件决定的;相反历史虚无主义者坚持的是唯心史观,它将历史的发展必然性视为社会领袖主观意识的结果,可随意更改历史,从而误导青年学生以为如果当初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可能结果会截然相反的错误看法。最后,正确的国家观应该要求国人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做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等等一系列论述,只有依靠人民才能持续不断地推动国家各个方面都有序发展起来,但历史虚无主义并没有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而是坚持个人本位的价值观,认为国家是为了实现个人(主要指资本家)利益的工具和手段,这对于我国国家的发展和青年学生正确国家观的养成具有一定的危害。

2.       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动摇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在新时代,正确的青年国家观教育中有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教育青年学生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习近平指出:“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4。过去、现在和将来是相通的。百年中国共产党史是我们现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依据,指引我们更好地走向未来;现阶段的革命奋斗也将成为未来的历史。但历史虚无主义脱离当时中国的具体实际,割裂地看待中国共产党人在具体历史时期所做的一系列事情,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主观对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打着还原历史的旗号歪曲事实,抹黑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取得的革命成果,对中国共产党及革命领袖依据中国国情所制定的一系列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政策进行无脑的妖魔化、诋毁。而后诱惑身心发展不够成熟的青年青年学生陷入西方资本主义构造的漩涡之中,从而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产生怀疑和动摇,动摇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旦青年学生对我国的执政党产生了怀疑和否定,那么我国就很有可能会重蹈苏联解体的覆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5

3.       颂扬西方的海洋文明,削弱青年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但历史虚无主义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高度赞扬西方的“海洋文明”,大力鼓吹西方资产阶级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而讽刺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只能走向“自杀”的“黄土文化”,恣意批判中华传统文化是无知、愚昧和落后的,企图歪曲广大中国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最终逐渐达到磨灭中国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的目的,毁掉中国的未来支柱。并且历史虚无主义从形而上学的立场出发,没有看到中国独有的基本国情,宣传鼓吹只有全面向西方学习,吸收西方的所有文化,摈弃落后的中国传统文化,摧毁儒家思想等等,才能使得中国进步发展。历史虚无主义不允许世界多种文明共存,一味地坚持“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企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华文明的存在。但当代青年学生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人民通过勤劳勇敢创造得来的,是支撑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五千年延绵不息的重要精神纽带,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文明古国: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只有中国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下来,时隔四五千年,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史书知道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事件,能够读懂古人留下的甲骨文等,都说明了中华文明和黄土文化是中国绵延数千年来的文化支柱,西方资产阶级的海洋文明并不适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尽管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糟粕”成分,但其精华的部分深深植根在每一代中国人民的心中,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把它长远地继承和发展下去。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与魂,西方历史虚无主义企图败坏中华传统文化、打击青年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阴谋一定不能得逞。

3.        青年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方法

回首走过的路,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的路。然而历史虚无主义企图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否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史,这不仅会打击青年学生对于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更严重的后果还可能会致使我国重走苏联的老路,瓦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必须要求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坚定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才能真正理解和践行正确的国家观。

1.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是教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主干力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袭,职校、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一群体的力量,重视思政课教师这一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6。高校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充分利用好思政课这一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须始终秉持着“六个要求”和“八个相统一”,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站位,以幽默、风趣、平实的语言向广青年学生解释、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新时代正确国家观养成的核心内容,指导学生明确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不是空而虚的东西,而是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息息相关,从而保证学生思想的政治性绝不动摇。

(二) 青年学生要构建历史思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心骨”地位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7。西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就是拿我国的近现代史来大做文章,比如把鸦片战争说成是英国帮助清政府打开近代化之路,大力赞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把八国联军侵华说成是对本国在华人员的安全保护;把日本侵华说成是“大东亚共繁荣”等等。对于这些胡编乱造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青年学生们应该思考“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要求广大青年学生在网络上充当“喷子”,也不是要求大家坚决抵制日货和砸烂外国产品,而是应该树立起大历史观,构建历史思维,以历史的眼光正确看待和评判中国近现代史与中国领袖人物的是非功过。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于历史虚无主义中断章取义的谬论青年学生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抽丝剥茧的眼光去分析,用唯物史观去正确认识我国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而不是被网上的言论牵着鼻子走,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历史虚无主义还喜欢拿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犯过的一些错误大做文章,对此,我们要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看待,要从历史的大框架中来分析,在我党尚未成熟的阶段发生过一些错误决定也实属难免,但只要没有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主流、没有违背党内原则,那么一切失误都是为了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体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在100多年的不断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变得越来越成熟,定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 净化网络环境,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能够在我国产生较大的影响,还有一个深刻的原因就是网络环境的纷繁复杂。网络给予了大众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场地,也迅速扩散了历史虚无主义者们发布的一些不实言论。在网络上,历史虚无主义者随意散布一些碎片化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导致我国广大青年学生容易出现立场偏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怀疑和不自信的态度。因此必须净化网络环境,维持网络生态风清气正,从立法和执法上切实加强网络环境管理。此外要教导青年青年学生清楚地滴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想要通过网络抹杀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阴谋一定不会实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国家观的必要手段。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必须落实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进行保留,对不符合当今时代特点的陈旧形式进行转化。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吸收世界文化的先进部分,最终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结语

历史虚无主义总是采取拐弯抹角、不易察觉的方式向我国青年学生渗透与中国共产党敌对的观念,在新时代,我国青年青年学生一定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围绕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时刻听党话、跟党走,以正确的国家观、价值观指导自身的实际行动,切勿陷入西方历史虚无主义构陷的泡沫中去。要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中国梦的伟大胜利!


[注释]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7.1

[2]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EB/OL].新华网,2021-04-27.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089792.

[3]       李洁.论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新时代意蕴[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9,5(04).

[4]       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4-02.

[5]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J].2020-08-31.

[7]       习近平.习近平致信祝贺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N].人民日报,2015-08-24.


[参考文献]

[1]       梁柱.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林泰.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       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       孙旭红、夏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新时代国家认同的消解及纠治进路[J].理论导刊.2010,(10).

[7]       梁柱.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

[8]       周利娟.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国家观的消解及应对策略[J].北京青年研究.2019,28(03).

[9]       高炳亮.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危害及应对策略[J].理论与评论.2019(03).

[10]       田居俭.历史岂容虚无——评史学研究中的若干历史虚无主义言论[J].高校理论战线.2005(06).

[11]        佘双好.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06).

[12]       李辉源、李云雀、张俊.祛除网络历史虚无主义[J].社会科学家.2021(05).

[13]       李洁.论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新时代意蕴[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9,5(04).

[14]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J].2020-08-31.

[15]       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4-02.

[16]       习近平.习近平致信祝贺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N].人民日报,2015-08-24.


首页标题    行政机构    教师发展处    教科研    25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学生正确国家观的消解及纠治方法
浏览量:0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