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职教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匠精神培养
中职教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匠精神培养-吴佩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转型,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与我国的工匠精神相契合。关于中职的思政教育——工匠精神,在此提出几点讨论和意见。
关键词:工匠精神 思政教育
中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为了培养和创造出一大批生产一线的技术型人才,也就是高素质劳动者。基于这么一个办学理念,学校的教学就更加倾向于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加强。那么,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课的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进步,才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在传统的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当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一个培养,教师更加关注的是教学重难点的一个把控,未能够有效的重视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的择业和发展观的培养。因此,中职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引导中职院校学生获得一个全方位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一种认真尽职的状态,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是专注于细节的执着信念,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力。追根溯源,指的是工匠们对自己产品的精雕细琢,享受着产品的升华过程中对细节有着很高的追求,是一种对完美、极致、对精品的执着追求,工匠们坚持把品质做好,利润微薄,却造福世人。工匠精神是是中国制造业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指引。政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工匠精神”,就立刻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议论。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以培养综合性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技能教育,将工匠精神融合在思政教育之中,不仅可以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让他们具有诚信务实和严谨求真的优秀品质,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院校培养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一)中国需要工匠精神的帮助,才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中国在制造业的产量上做到了世界第一,出国购物总能买到国产的商品,但是质量上我们是欠缺的,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向制造业强国进行转型。为了能够促进这一转变,我们必须要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国家的科技发展和进步都需要人才严谨求实的精神。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们对工匠精神都十分推崇。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工匠精神所提倡的更多的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意义。中国之所以能够将制造业做到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做不到制造业强国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工匠精神。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便捷的快餐文化,导致了企业在常规生产过程当中只追求“产量”而不追求“精益求精”。要想转型成为制造业强国,必须要有支撑和助力的工匠精神。
(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化中职生,是中职思政教育的核心。
学校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的责任,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责任。把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融为一体,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点。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工匠精神,所以中职思政教育活动需要各个任课教师将工匠精神融会贯通,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将严谨务实的工匠精神传达给学生,更要注重思政课程的有序开展,在进行常规思想教育的同时,进行工匠精神的渗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三、中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具体执行策略
(一)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的转变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学习习惯不太好,思维活跃,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而中职学校的思政课程主要是侧重于学生三观的培养,对于工匠精神的渗透则很少。如果各中职院校想要让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那么各院校就必须要转变当下的教育模式。在日常教育活动开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渗透,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的个人进步,使学生适合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只有将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 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融入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势在必行的。工匠精神所传递的严谨、求实、务真与社会主流核心价值观所传递的理念是契合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非常重要,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促进教育教学的长久发展,让我们的学生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一个规划,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的去努力。中等职业教育是基础性教育的一种模式,渗透工匠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为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能够满怀激情,为社会、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勇于创新,并且爱岗敬业。
3. 加强中职各科教师正确理解工匠精神
若职业学校想将工匠精神很好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必然少不了各科老师的鼎力相助。思政老师和各科老师同样都是思想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所以想要将工匠精神有效的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那么学校就必须加强各科老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的工匠精神很好的培养出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各中职院校要注重对所有在职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渗透工匠精神的教育培训,当老师们对从各个层面对此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后,他们才能够把学科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在一起,从而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好的综合技能人才。如专业课老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电气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够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具,结合一线工人的敬业精神,为学生进行讲解,从而渗透工匠精神。
(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我国国内的职业教育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水平,有了相对成熟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并且在技能、学历、就业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一个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目前很多中职类院校的思想教育体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不重视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中职的思政老师及各科老师的整体综合素养不高,没有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在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不仅需要我们的老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行,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能够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体会到工匠精神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所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比如思想品德教育和匠人精神教育,可以结合社会的实际事例,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全面发展,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也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更多的参与到社会的实践活动当中去,逐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当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学校也可以为学生开展各种培训讲座,为他们培养工匠精神树立榜样。以及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和方法,为工匠精神进行推广和宣传,营造一个充满工匠精神的一个校园文化,让他们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教育大背景下,工匠精神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职业素养。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教学的各科教育中,既能促进中职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又能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最终变成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的复合型人才,方便他们将来能够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