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沪苏同城化背景下高校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沪苏同城化背景下高校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要:沪苏同城化发展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适应沪苏同城化发展战略,文章总结了沪苏同城化发展的概念、意义和内容;分析了营销人才需求现状;指出沪苏同城化发展背景下,企业营销人才需求在学历、能力、个人经验等方面的变化;结合当前企业对人才需求,制定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沪苏同城化;市场营销;人才培养

1沪苏同城化发展概述

1.1沪苏同城化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同城化发展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通过相互融合、互动互利实现共同发展,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沪苏同城化发展是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的重要使命,对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展示发展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沪苏同城化将打开上海、苏州两地发展新格局,打造能够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的强大新经济中心,增强长三角地区发展动能,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在沪苏同城化理念的牵引之下,沪苏两地通过推动不同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制度接轨,实现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的同城化,从而突破长三角一体化的行政壁垒。

1.2沪苏同城化内容

家最新印发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十四实施方案》提到,要积极推动上海和近沪区域同城化,主要包括制定沪苏同城化方案。长三角城市群中,苏州是与上海联系最紧密的城市之一离上海的空间距离较近。而且苏州和上海文化基础较为相似,苏州人和上海人心理距离也较为接。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交流,两地各方面的发展早已水乳交融。坚持学习上海、接轨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是苏州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十四开局,加速与上海同城化的苏州,积极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巩固苏州在长三角特有的比较优势。

根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城市功能分工定位,上海与苏南地区将形成企业总部主导下的空间分布产业体系,实现区域产业的错位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例,上海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和金融服务业,苏州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会展、旅游休闲。沪苏同城化的关键,即融汇、融合、融通。对于苏州而言,如何以更积极的姿态和平和的心态,主动贡献长板、共享发展机遇;如何联合上海发力体制机制突破发展桎梏,更高水平参与上海大都市圈建设,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角色站位具有重要影响,这是苏州确立新的发展比较优势的核心所在。

2营销人需求现状

有关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营销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稳定且优秀的营销人才缺口大,就业前景良好。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市场经济结构不稳定部分企业,难以生存,宣布破产。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营销业绩的影响,因此,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市场空间,在重视生产和开发产品的同时,更加重视营销环节,营销人的需求不断增加,优秀的营销人才成为各大企业争夺的人力资源随着直播带货、营销短视频、微信营等现代营销手段的推广,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营销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营销理论基础、丰富的营销经验,还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3沪苏同城化背景下营销人才需求变化

3.1营销人才学历方面

随着沪苏同城化的推进,沪苏两地企业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业务种类,调整产品结构,扩大海外市场,对营销人才的综合要求不断提高。学历作为个人综合素质最直观的体现,受到了沪苏两地企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沪苏企业逐渐提高营销人才的学历门槛基本本科起步

3.2营销人才能力方面

有关数据显示,企业对于营销人才个人能力如个人的业务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企业市场调研能力等要求高,这几项能力也是企业在人才考核中重点考察的内容此外,营销人才除了拥有上述能力之外还需要拥有较高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因为沪苏两地的外资企业占据较大比例,营销人员难免会与国外领导、客户进行沟通交流。为了更好地开展日常工作,英语能力至关重要。在这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之下,营销人员也需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市场判断能力、个人修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3营销人才个人经验方面

行业人才调查结果显示,优秀的营销人才是各大企业竞相争抢的资源,尤其在沪苏同城化发展过程,沪苏两地的企业对于营销人员的招聘数量一直居高不下根据招聘情况,各个用人单位非常看重营销人员的经验,这是因为有经验的营销人员能够更快进入自己的岗位角色。可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十分看重营销人才的宝贵的经验。

4沪苏同城化背景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4.1更新营销人才培养理 

沪苏同城化背景下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共创科技载体、共促科创服务业、提升传统产业、培养科创人才。传统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已无法满足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为更好地服务沪苏同城化建设,增强市场营销学生的适应能,高校必须改变当下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理念,坚持以科技创新产业为导向,提高市场营销学生对互联网创新产业的认知和对当前新市场的理解,将互联网创新产业的技术创新特点融入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程中,构建符合沪苏同城化发展需求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和孕育,不是仅靠某个地区、或者是某所学校或者某个老师,同时也需要当地政府、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学校、企业、政府是三者之间共同努力合作培养。在高校强强联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沪苏两地人才培养合作的新型模式,共同面对长三角地区群体竞争。

4.2校企合订单班培养模式,开展市场营销实 

高校应该更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把按照季度划分成4个学期,并安排相应的专业课程,一个季度为一个学期。第一学年3个学期学生需要学习市场营销理论知识4个学期学生需要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第二学年3个学期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4个学期去企业实习;第三学年2个学期学生在校内完成最后专业学习,2个学期去企业定岗实习。三次实习分别为认知性实践技能性实践就业性实践。通过三次顶岗实践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根据企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完成下一学年的学习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高校学生的交流互动,通过当地政府的牵线搭桥来进行校企合作,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搭建实践平台,设立订单班等形式为两地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平台。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理念、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和人才培养,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企业优秀人员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

4.3完善教学内容,融合课程思政

高校需要根据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设课程或将部分选修课改为必修课不断完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在沪苏同城化背景下,外资企业占比不断提高高校应该增专业英语、国际市场营销、跨境电子商务、商务沟通与礼仪、演讲与口才、人际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外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高校还要不断根据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现实需求更新营销专业课程内容和教材,不断吸收一些新的理念和观点。市场营销专业是理论和实践性并重的专业高校也应该在教学中增加实践课程,如营销综合实训ERP企业沙盘模拟、商务技能训练等课程实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全面、综合的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同时,高校还需要有意识将思政内容贯穿在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使其能够真正成为当前社会需的营销人才。

4.4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个人能力

高校需要按照沪苏同城化发展要求,抓住市场机遇、共享经济成果、扩大合作、深化发展,结合市场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一支有创新思维有能力的骨干师资队伍。高校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可以依的原则招揽人才主要是高校通过人才引进、外部招聘的方式为本校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沪苏的高校可以举办学术交流,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如沪苏的高校师可以不定期邀请对方高校教授、导师企业精英、高层领导等到校内授课通过静距离的交流和学习,更新学生的营销理念和创新思想,开拓视野主要是高校利用寒暑假,鼓励校教师积极外出访问和进修,学习最新的理念,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并将所学知识融入到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

4.5积极开展营销比赛锻炼学生营策划能力

高校营销专业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每年一次的全国高校市场营销职业技能大赛通过赛促学的育人模式完善当前高校营销实践课程体系和内容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职业素养及。还可以联合相关企业,举办由企业冠名资助的市场营销大赛,获奖的同学获得企业的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高校还可以连合营销社团每年开展一次校内营销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4.6沪苏合作办学,培养复合型营销人 

优秀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当地政府积极参与.沪苏的高校可以通过当地政府的牵线开展更多的营销策划项目合作,共享实训设施,设立创新训练营等,为营销人才培养提供更大的平台。沪苏的高校也需要取长补短,加强交流,在强强联合的基础上,推广沪苏两地营销人才培养合作的新模式,共同培养具有新时代视野的复合型营销人才。

5

在沪苏同城化发展趋势下,高校应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沪苏两地输送更优秀的的营销人才,使其融入整个长三角地区。高校可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的培育方式、完善教学内容、提升高校教师能力、开展营销比赛、沪苏合作办学等方式,提升营销人才的工作能力。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鼓励沪苏两地优秀人才进行交流和学习,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沪苏同城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韦东,阳正.社会需求动态发展视角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2022,27(2):257-261.

[2]贾敏,张青.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专业社团人才培养要素分析:以内蒙古某高职院营销之社团为[J].商展经,2022(6):112-114.

[3]董洪,高乐,程云.新文科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J].河南教(),2022(2):68-70.

[4]梁雨.江西省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D].:东华理工大2002.

[5].体验营销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具体思[J].冶金,2021(23):159-160.

[6]邵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新思[J].辽宁师专学(社会科学版)20215118-119.

[7]程德,李明,黄海.行业营销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与启:以三明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J].经济,2021(10):188-190.

[8]张瑞,.《国标》背景下产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探:以某本科高校为[J].湖北经济学院学(人文社会科学),2021,18(10):129-131.

[9].创新创业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思[J].农村经济与科.202132(16):296-298



创建时间:2022-12-29
首页标题    行政机构    教师发展处    教科研    06沪苏同城化背景下高校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浏览量:0
收藏本文